如何選擇豆制品廢水處理厭氧工藝
- 來源:
- 善居環保
- 瀏覽:
- 308
- 發布日期:
- 01-28 11:00
厭氧處理技術發展至今,已經有百余年的歷史。在豆制品廢水處理中,厭氧和好氧生物處理工段常常配合使用,厭氧處理技術是目前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工藝中不可或缺的處理工段。
厭氧工段相比好氧工段不僅能耗低、產生可利用能源(沼氣),還可以培養出具有經濟價值的顆粒污泥。厭氧工段的容積負荷高,是好氧工段的幾倍乃至幾十倍,對于處理同等量的COD厭氧工段所需池體容積大大縮小,投資、后期運行費用也更低。
厭氧反應器既有傳統的反應器又有現代高效反應器,這些工藝又可分為厭氧懸浮生長和厭氧接觸生長工藝,其中第一代反應器有:普通厭氧消化池、厭氧接觸工藝等。在第二代的厭氧反應器中,典型代表有:厭氧濾池(AF)、上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下行式固定膜反應器(DSFF)、厭氧附著膜膨脹反應器(AAFEB)、厭氧流化床(AFB)。第三代厭氧反應器是內循環厭氧反應器(IC)、厭氧顆粒污泥膨脹床反應器(EGSB)。
就目前豆制品行業而言,UASB、IC厭氧反應器比較適合豆制品廢水,且在豆制品行業的占有率較高,偶有廠家采用ABR、EGSB等厭氧工藝,但多數運行效果不好,下面對常用的UASB、IC厭氧工藝展開介紹一下:
圖1:UASB厭氧反應器內部結構示意圖
UASB厭氧反應器由布水系統、污泥反應區、氣液固三相分離器、取樣系統、排泥系統、沼氣收集系統六部分組成,高徑比不大,池體結構可采用碳鋼結構,也可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池深一般7.5~10m。
污泥反應區存留了大量厭氧污泥(厭氧菌種),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凝聚性能。廢水從厭氧污泥床底部流入與污泥層中污泥進行混合接觸,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將其轉化為沼氣。沼氣以微小氣泡形式不斷釋放,微小氣泡在上升過程中,不斷合并,逐漸形成較大的氣泡,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氣的攪動形成一個污泥濃度較稀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進入三相分離器,沼氣碰到分離器下部的反射板時,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過水層進入氣室,集中在氣室沼氣,用導管導出,固液混合液經過反射進入三相分離器的沉淀區,污水中的污泥發生絮凝,顆粒逐漸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沿著斜壁滑回厭氧反應區內,使反應區內積累大量的污泥,與污泥分離后的處理出水從沉淀區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污泥床。
IC(internal circulation)是第三代厭氧反應器,即內循環厭氧反應器。
IC厭氧反應器由布水系統、2層污泥反應區、2層氣液固三相分離器、氣水分離器、取樣系統、排泥系統、沼氣收集系統七部分組成,占地面積小,高徑比值大,池體結構通常采用鋼結構,高度一般16~24m。
IC厭氧由下面第一個厭氧區產生的沼氣作為提升的內動力,是廢水升流與回流管的混合液產生一個密度差,實現了下部混合液的內循環,使廢水獲得強化預處理。上面的第二厭氧區對廢水進行后處理(或稱精處理),使出水達到預期處理要求。
重慶污水處理設備廠家善居環保致力于豆制品企業的環保管家服務,包括但不限于為豆制品企業提供廢水處理、污水站操作運營等技術咨詢和服務。